服饰起源于人类为避寒、防虫、遮羞、美化等生活的需要,其中美化自我意识,含有复杂而深邃的内容。服饰美,形象、具体、又富感受性。服饰不仅表现美丽,也有求吉祥之意,二者都包含于人类所祈求的着装目的中,那么有伤其目的则成为禁忌,为此中日服饰中表现得很突出。当然,人类发展到阶级社会后,服饰又表现等级与权力。
钟敬文认为,服饰有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质、形、饰、色、画。质是服装原料的性质;形是服饰的样式;色是服饰的色彩;饰是佩带的饰物;画是服饰的花纹图案,包括人身上的图画,即纹面纹身。
本文拟从这五个方面来谈谈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的服饰禁忌,以求深入探讨两国服饰文化的特点。
一、服装材质的禁忌
中国自周代以来,强调以礼治国,礼的实质是“别”,就是要区别君臣父子男女,区别亲疏贵贱。服饰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最直观的表征,因而首先成为这种区别的重要标志,“锦衣与布衣”是完全不同的等级,丝绸与葛麻是贫富的标志。比如满人入关前,满族的富人多穿麻布衣服,而穷人只能穿狍皮鹿皮做成的衣服。满人入关后,只有富人才穿得起绸衣,平民百姓则穿布衣。“一介布衣”早已成了一般百姓服饰的专称。在中国古代,是不能用帷帐的布料来做衣服的。因为在葬礼中,死者牌位和棺材要用帷帐罩起来。
在特殊情况下,服装更有讲究,比如汉族给死者穿的寿衣,其衣料以绸料居多,而忌缎料,这是出于“绸子”与 “稠子”音同,可庇佑子孙兴旺;“缎子”则音同“断子”,有断子绝孙之嫌。古代日本的丧服,基本都由藤蔓纤维纺制。在现代中日两国的军队中,官兵的区别从服装即可一眼看出。不同级别军官的军装质地也有差别。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从少尉到上将的冬常服颜色基本是一致的,并且都是毛料,而军衔越高,其制服的含毛量也越高。如讳背之,将下级将领的军服用含毛量高的服装材料,则乱军犯忌。
二、服饰样式的禁忌
汉族有的地区忌新嫁娘的衣服缝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产和福气,并且礼服要用整块布为裁制,忌两块布拼接,以表“从一而终”。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中,服饰禁忌更多,比如不同的打扮可以表示一个女子婚嫁与否,绝不可混淆。维吾尔族未婚少女将头发扎成无数条小发辫,细密如春柳,直到结婚“开脸”时,才将众小辫拆散,扎成两条大辫。这是已婚与未婚的重要界限。按照苗族旧俗,男子未婚者,要把金鸡羽毛插在头上,女子未嫁者,要把海螺串成珠子,挂于颈上,以为标志。讳禁忌则犯论理。
日本人穿衣都是右向掩衣襟,而人死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因为在与现实阳世完全相反的阴间,死者的装束也要与人间相反。因此日本人是不会买左向掩衣襟的服装,哪怕是国际名牌。结婚时,如果日本新娘身着传统和服,忌着羽织(外褂),因为江户时代禁止女性着羽织,此后只允许深川的艺妓穿着,因此现在的新娘在婚礼上是绝不穿羽织的。犯禁忌引发不吉利或降低身份。